8、第 8 章_在北宋当陪房
笔趣阁 > 在北宋当陪房 > 8、第 8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8、第 8 章

 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提供的《在北宋当陪房》8、第8章(第1/2页

  王管事来到大房住的院子,寻到了正在教导女儿做文章的柳氏,

  “娘子,老太太屋里今个晚上想添两个肉菜。”

  柳氏教导女儿的时候,不喜人来打扰,

  “你与她做了便是。”

  要是这么容易做,她费劲来找她干啥,王管事悄悄的撇了撇嘴。

  “老太太想吃糟醋鱼,黄芽菜炒鸡,娘子要是叫做,我便拿了钱,去外面买来做。”

  柳氏闻言顿时不做声了,王管事也不催她,就那样站在她屋里。

  这柳氏年纪轻轻便守了寡,刚搬到青州那会,老太太把最好的院子给了她住。

  之前这院里,还有些花草树木,可柳氏搬进来后,嫌那些花草轻浮,让人拔了去,改种了一片竹林。

  她这个院里,有三间正房,两间偏房。

  房间里挂了几张字画,书架子上摆的都是些书,布置的虽有书香气,但难免寡淡寒酸。

  比不上冯氏屋里那样的富贵雅致。

  怪不得旁人说,她是穷秀才的女儿。

  老太太不是没有给她好东西,去年还给了她一个梅花填漆小几,偏偏不摆出来。

  “娘,把我的银项圈当了吧。”

  二姑娘吴季兰懂事的早,祖母待她和她娘一直不薄,她老人家别说想添两个肉菜,即使三个,四个……她们也要给她做。

  “咱大房不是没钱,哪用得了当你一个姑娘的项圈。”

  柳氏回房取了半吊钱出来,

  “这钱你拿着,给老太太屋里添俩肉菜……二房三房再添个葱花蒸蛋,剩下的赏给你们了。”

  一只鸡,一只鱼,捡那小的买,四百三十文便足够了,蒸蛋用的鸡子,撑死两文钱,还剩下六十八文。

  王管事都被柳氏的大方给惊到了,愣了一瞬,才喜滋滋的从对方手里把钱接过来。

  “多谢娘子,多谢娘子。”

  等王管事走后,吴季兰不解,

  “娘,咱们本就不富裕,为什么还要给她那么多的赏钱?”

  她和她娘连油灯都不舍得用,那些赏钱,够买多少油灯的。

  这赏钱柳氏也不想给,她看了一眼女儿,斥责道,

  “以后当着婆子下人的面,不准再说去当东西这话,传出去,只会让那些下人,还有二房,三房看咱们大房的笑话。”

  柳氏是宁愿打断牙往肚子里吞的人,平生最怕那些爱嚼舌根的丫头婆子瞧不起她这个大房娘子。

  还有她那个官宦家出来的妯娌。

  吴季兰自责的不行,都怪她刚刚多说了那一句不该说的话,让她娘又多出了那么多的赏钱。

  “那我晚上,和娘一块绣花。”

  柳氏这些天,天天闭门不出,躲在家里绣花贴补家用,绣的一双眼睛生疼。

  “你是这同知相公府上正正经经的嫡出姑娘,怎么能绣花卖钱?

  被人知道了,岂不是要笑话我这个当娘的没有教好你。”

  柳氏长相单薄,此时眼睛里满是不虞,她头上插着一个打的银簪子,耳朵上常年坠着两个柳叶子的银耳坠。

  身上穿着暗沉的,秋香色斜领褙子,藕灰色裙儿上压着一个环佩。

  柳氏也知道女儿是心疼她,

  “季姐儿,你和娘不一样,娘是秀才家的姑娘,做针线卖钱没什么,可你是官宦家的姑娘,将来那是要嫁到别人家的。

  你要学学怎么打理府上的事情,怎么管家,到时候嫁到旁人家,才不会被人小瞧了去。”

  柳氏是高嫁,要不是吴家的大郎君身子不好,旁人家的女儿不愿意嫁,是轮不到她一个秀才家的女儿的。

  她的娘是油坊家的闺女,大字不识几个,亲爹半辈子都是个秀才。

  她还是姑娘的时候,她娘没有教给她什么规矩,也没教过她嫁到官宦人家后,如何管家,如何看账本,如何管下面的丫头婆子,如何和官娘子来往。

  因为她娘也不懂,只知道她嫁给了县丞老爷的大儿子,是去享福去了。

  他们那样的人家,和她家这样的小门小户是不一样的,规矩很多。

  来往的都是当官的人家,没有平头百姓。

  也就她出嫁的时候,她爹教导她到了夫家,孝顺公婆,当起长嫂之责,不能丢了他秀才公的脸面。

  说话行事,都要有读书人家的气节。

  她也是这样严苛的要求自己的,把她爹柳秀才的话,时刻放在心里。

  如今,又原封不动的教给了她女儿。

  “娘绣花的事,千万不能让别人知晓。

  季姐儿啊,娘就你这一个女儿,娘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。

  你要听话,娘不会给你丢脸的。”

  柳氏不放心的叮嘱女儿,她每次绣好的绣品,都是让陪嫁丫头巧姑私下里偷偷去卖的。

  原本二房管家,她是不用这样辛苦的,可她是大房,是长媳。

  官宦府上的中馈向来都是由府里的长媳来管的,早就该她管了。

  再加上,女儿季姐儿大了,她管家后,和那些官娘子人情往来的事情自然会落到她头上。

  到时候,她也能带着女儿去那些娘子中间走动走动,好给女儿找个好亲事。

  吴季兰点了点头,她知道她娘都是为她好。

  她和二婶娘所出的元娘,三姑娘,四姑娘不一样。

  她没有爹,也没有在汴梁当京官的外祖父,没有那些好亲戚,她只能靠她自己。

  有的时候,她很是羡慕元娘,能有一门好婚事,二婶娘给她备的那些嫁妆,有的她连见过都没有见过。

  ……

  梁堇从大厨房回到下人的院子的时候,天已经有些黑了。

  刁妈妈把米粥已经熬好了,还用盐拌了个萝卜条。

  知道梁堇爱吃她烙的葱油饼,还给烙了一摞。

  见梁堇回来了,一口一个我的儿,亲香的不行。

  梁堇知道没好事,刁妈妈很少烙油饼,嫌麻烦。

  “桂姐儿都和我说了,我的儿,你可真有能耐,一个下晌就赚了那么多的钱……

  依我看,你甭去那劳什子大厨房了,一个月才二十个钱。

  不如就在家里煎豆腐卖,娘给你管账,用不了多久,咱家就能发了……”

  刁妈妈把梁堇搂在了怀里说道。

  梁堇忍不住泼了她一桶凉水,

  “做不了了。”

  “怎么做不了,不就是馊豆腐吗?

  你这精明劲真是随我,知道买那馊掉的豆腐煎给她们吃,那馊豆腐价贱,就是有点费荤油。”

  刁妈妈洋洋得意,她还帮女儿出着馊主意,

  “大仙庙旁边,有个卖鱼的,他那
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  【搜索哇叽文学,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,新域名】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提供的《在北宋当陪房》8、第8章(第2/2页

  整天有些臭鱼烂虾,咱把那些捡来,你煎了给她们吃。

  这鱼虾可比豆腐贵多了,多收点钱才行。

  明个娘不干活了,去给你捡一篓子回来。”

  刁妈妈说到这,压低了嗓门,原来她也知道,这是坏良心,不光彩的事。

  那烂鱼臭虾和馊豆腐可不一样,馊豆腐吃了没事,那烂鱼臭虾吃了可要是闹肚子的。

  梁堇都不知道说啥了,生怕她娘明个真去大仙庙那捡臭鱼,连忙扯了个谎,

  “香料没有了,煎出来没有那个味,没人愿意吃。

  那香料我也不知道叫啥,在外面捡来的,今个下晌煎豆腐用完了。”

  梁堇不敢和她说是糟虾油没有了,她娘舍不得出钱买价高的虾子,估计要去打大仙庙烂虾的主意。

  自这天后,刁妈妈就病了,窝在炕上,整天呻/吟个不停。

  仿若出气多进气少的久病之人。

  香豆又找到了梁堇,梁堇用和刁妈妈说的一样的话,说给了香豆。

  香豆和她的那帮子小姐妹,都失落的不行。

  煎豆腐的事,算是就这样过去了。

  “娘,起来喝药吧。”

  梁堇端着还冒着热气的碗,撩开布帘子,进了刁妈妈睡的东屋。

  她正歪在炕上,炕上有个石青色的迎枕,也不知道她从哪弄来的,梁堇很小的时候,就见它在那了。

  “二姐儿,娘做梦了。

  梦见咱有钱了,娘买了三个丫头伺候,丫头给我捶腿捏背的……咱住着大院子,你也穿上绸子小袄了。”

  一天赚一百多文,对刁妈妈来说,那真是天上掉馅饼。

  可这馅饼飞着飞着,飞走了。

  刁妈妈大喜大落,心里说不出的滋味,缓了几天,才好受点。

  整个人蔫哒哒的,就像地里那霜打的菘菜,没有了往日和旁人嚼舌根的精气神。

  “娘,别想这么多了。”

  “二姐儿啊……娘头疼……你这给娘熬的什么药啊?”

  刁妈妈一直背着身子面向里,问梁堇。

  “就是在郎中那抓的治头疼的汤药,娘,趁热快点喝吧。”

  刁妈妈坐了起来,接过汤药碗,见里面黑黢黢的,是汤药没错,她喝了一口,

  “这汤药喝着不苦,还怪香咧。”

  说完,也不用梁堇劝了,一口气给喝完了。

  “这汤药着实管用,一下肚,我的头疼就好多了。

  再给娘来一碗。”

  刁妈妈也不喊着头疼了,人也精神些了。

  这不是啥汤药,就是用筒子骨熬出来的骨头汤,梁堇往里面抓了一把黑豆,所以汤成黑色的了。

  这是她娘的老毛病犯了,没事就惯爱装头疼,躺在炕上,让人伺候她。

  要不是黄连价贵,梁堇都想给她抓点黄连来吃。

  梁堇回到灶房又给她盛了一碗,桂姐儿正捞着骨头汤里的萝卜块吃。

  这萝卜是梁堇昨个晚上就丢在骨头汤里闷煮的,闷了一个晚上,早就已经入味了。

  平时难吃的萝卜,让这汤一煮,顿时有了肉味,这已经是桂姐儿的第三碗了。

  “二姐儿啊,你还小,把那一百多个铜子给娘,娘替你收着。

  娘再给你十个子的零碎用,你留着平时买糕吃。”

  刁妈妈一边喝着汤,一边想把梁堇靠豆腐赚的钱诓骗过来。

  梁堇自是不会上她这个当,还记得小时候,梁父但凡给她几个钱,让她娘知晓了。

  她娘就想方设法的给她要回来,她没有给过,桂姐儿倒是惨的很,每次都被她给骗走。

  “娘,之前中秋元节,我和桂姐儿出门看花灯,我见王大官人家的丫头,提着篮子在夜市上卖酱菜。

  我白天去大厨房帮工,晚上也没事,去卖点子杂碎,挣几个子,也能给你买肉饼吃。”

  刁妈妈就爱听这样的话,一听闺女要去夜市卖酱菜给她买肉饼吃,这哪还好意思再要闺女的钱啊。

  心里喜欢的紧,

  “娘的好儿,娘不爱吃肉饼。”

  刁妈妈还口是心非了起来,之前梁堇发了月钱买的肉饼,就数刁妈妈吃的最多。

  梁堇并不打算卖酱菜,市井里光酱菜店就有不下两家,夜市里也多的是婆子,丫头提着篮子叫卖酱菜。

  卖酱菜,不如卖茶鸡子。

  【搜索哇叽文学,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,新域名】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napd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napd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